1.jpg    

 《福爾摩斯俱樂部:消失的日記》

對一個福爾摩斯迷而言,最求之不得的東西有兩樣:

一樁貨真價實的謀殺案,以及柯南.道爾遺失百年的祕密日記……

 

1900,英國

因為再也無法忍受被福爾摩斯嚴重干擾的生活,柯南.道爾索性「幹掉」自己筆下的大偵探。沒想到,他卻被讀者指為「殺人兇手」,甚至還有讀者寄郵包炸彈給他。同時,倫敦發生連續殺人案,而報導這起案件的報紙就塞在寄給他的炸彈包裹中,這其中難道有什麼關連?看來該是史上最偉大偵探的創造者出馬查案的時候了!

2010,美國

「消失的日記被找到了!」在一群福爾摩斯迷的聚會上,所有成員都迫不及待想看到柯南.道爾遺失百年的日記,但手上握有日記的成員卻遲遲不現身,為什麼呢?原因很簡單:他被謀殺了!而柯南.道爾的日記也不知去向!日記裡到底寫了什麼內容、竟讓人不惜犯罪也要奪走日記?這個痛下殺手的人又會是誰?

【作者小檔案】 

福爾摩斯俱樂部 作者照片.jpg  

Photo by Sterling Andrews

葛拉罕.摩爾(Graham Moore)
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,在芝加哥出生,後來搬至紐約,現居洛杉磯。嗜讀推理小說、重度福爾摩斯迷,從小就希望自己能寫出一本推理小說,因此寫出《福爾摩斯俱樂部:消失的日記》。紐約時報亦對本書及作者讚譽有加。書中的兩條故事線完美融合,直到最後一章依然環環相扣。就一名年輕作者初試啼聲之作,實為難得。

個人網站:http://www.thesherlockian.com/

作者筆記
本書靈感來自真實事件。柯南.道爾過世後,有一批書信筆記下落不明。而小說中的亞歷士.卡雷原型來自理查.藍斯林.格林(Richard Lancelyn Green),他是一名專精研究柯南.道爾和福爾摩斯的學者。格林宣稱自己找到柯南.道爾遺失的物品,但在二○○四年三月,他的遺體被發現,脖子上纏著鞋帶窒息而死。死因至今不明,該批物品亦不知去向。

共同推薦】

批踢踢推理版版主 Coccus
誠品推理部落格專欄作者 小云
推理評論人 冬陽
批踢踢推理版版主 曲辰
閱讀部落客 快雪
暨南大學推理同好會顧問 余小芳
文字工作者  臥斧
推理評論家 青蛙巫婆 張東君
中興台文所助理教授 陳國偉
逆轉讀書會主辦人 栞
暨南大學推理同好會
文字工作者 劉韋廷
推理部落客 顏九笙

(依姓氏筆畫排列)

 

 

【 躁鬱小編說

在十二月十四日將出版的《福爾摩斯俱樂部:消失的日記》中,作者以其福爾摩斯迷的身分,精準地鋪陳兩條故事線:一條古代、一條現代;一個是創造偵探的人,一個是追隨偵探的人。於是,小編忍不住思考:大家都知道福爾摩斯,甚至看過以其為主題的電影和影集,但對柯南.道爾以及在霧中若隱若現的十九世紀倫敦,又了解多少?

 

 

【亞瑟.柯南.道爾 vs. 夏洛克.福爾摩斯】

柯南.道爾在愛丁堡出生,自愛丁堡大學畢業後,曾在軍中擔任軍醫。他是一位醫生、作家、政治家,更是大偵探福爾摩斯的創作者,其作品被譽為犯罪、偵探小說的里程碑。
其實在一開始,柯南.道爾並非真的有心創作小說。當時他的診所開業,但很不幸的,病人相當少,門可羅雀。所以柯南.道爾便以寫作來打發時間,他花了短短一個多月,在一八八七年寫下著名的《血字的研究》,並拿去投稿,這本書在次年發行。隨後,他又發表《四簽名》。單單這兩本書就已經讓福爾摩斯的名號風靡英國的大街小巷;但也因為福爾摩斯的名氣,使得柯南.道爾不堪其擾,決定結束這個大偵探的性命。
一八九一年,他致信母親瑪麗.柯南.道爾,信上寫著「我考慮要殺掉福爾摩斯,乾淨俐落地解決他,他占去我太多時間……」他的母親則回:「你覺得怎麼做比較好,就去做。不過讀者可能不會太高興。」
一八九三年,在〈最後一案〉(The Final Problem)中,柯南.道爾安排福爾摩斯和宿敵莫里亞提教授一起掉下瀑布,也算是解決了他心頭的一個大疙瘩。但是在福爾摩斯被賜死之後,其書迷陷入暴動狀態。倫敦的報紙為此一虛構人物刊登訃文,處處可見手臂上別著黑色臂章、為福爾摩斯哀悼的書迷。看到這個景況,柯南.道爾有一絲動搖,因而在一九○一年,他以《巴爾札克的獵犬》一書讓福爾摩斯「假回歸」。書中的時間設在福爾摩斯掉下瀑布前,由華生以回憶方式講述故事。直到一九○三年,在〈空屋〉一篇中福爾摩斯才正式起死回生。
這樣一個知名的偵探,其實原型來自柯南.道爾在醫學院的恩師,約瑟夫.貝爾(Joseph Bell)。貝爾相當擅長觀察病患,有時病患尚未開口,貝爾就能做出初步診斷,甚至連病患的國籍、職業等等資料都能掌握。當時在恩師身邊擔任助手的柯南.道爾,有如福爾摩斯身邊的華生,就近觀察著這位真實世界中的大偵探。在開始寫作推理小說之後,柯南.道爾本人有了些許名氣,也參與數起蘇格蘭場的查案。他使用福爾摩斯的(嚴格說來,應該算是「柯南.道爾」的)演繹技巧推演案情,並查出真正的凶手。

 

 

 

 

【維多利亞時代的作家,新舊交替的倫敦】

十九世紀的英國正經歷工業革命,在那個年代,街上新舊並存。老舊的維多利亞建築旁原先立著搖曳的瓦斯燈,但很快就換上了光線刺眼的電燈,霧濛濛的倫敦退場,換上一個被光照得沒有死角的新英國,神祕氛圍一掃而空,
小說中有許多串場人物。布蘭姆.史托克(1847 ~ 1912)愛爾蘭小說家,在本書中擔任柯南.道爾的偵探助手,也就是華生的角色。這位作家在一八九七年出版他最為人所知的吸血鬼小說《德古拉》。布蘭姆當時任職於倫敦的萊西姆戲院,並擔任亨利.厄文的專屬助理,也因此打入倫敦的上流社交圈,結識亞瑟.柯南.道爾(1859 ~ 1930)等人。
三不五時出來打醬油的還有知名作家王爾德(1854 ~ 1900)、《小飛俠》的作者詹姆斯.巴利(1860 ~ 1937)和阿嘉莎.克莉絲蒂(1890 ~ 1976)。提到推理女王阿嘉莎.克莉絲蒂,就不能不說起她在一九二六年的神祕失蹤案。當時她不知去向,令整個倫敦陷入恐慌,大家都不知道這位女作家去了哪裡。據聞柯南.道爾也參與了搜查,還預言「她會在一個月內出現在大眾面前」,過了不久,失蹤十一天的阿嘉莎在一家旅館中被找到。她宣稱是因為先生出軌、精神崩潰所以才出逃,但那十一天她到底在哪裡晃蕩,到現在都還是個謎......

 

 

 

【待續】

 

 

 

文/躁鬱小編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高寶書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